找到相关内容45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我所认识的虚云老和尚--绍云法师

    禅宗这一法,原不以定为究竟,只求明心见性。若是真疑现前,其心自然清净。由于疑情不断,所以不是无知;也因没有妄想,所以不是有知。虽然没有妄想之知,但就是一支针掉在地上,也能听得清清楚楚;你每天绕着我走几圈,我都知道,只因疑情之力,不起分别而已。虽然不起分别,因为有疑情在,功用不断,所以不是枯定。虽然不是枯定,这亦只不过是功用路途中事,并非就是究竟的。所以过去这七天,我只是觉得好像一弹指间就过去了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376474.html
  • 参禅的下手方法-绍云老和尚

    妄想便会慢慢减少,心亦会清净了,疑情就会自然现前。当真疑现前时,念念不动,了了常知。如果能够从朝到晚,二六时功夫都不间断,日久功深,触境逢缘,便能开悟了。 初用功的人还要注意两点:第一,就是你不参“念佛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2991020.html
  • 名家讲坛三一:百岁老和尚的百年佛缘

    明心见性。二者是完全不同的。  羊城晚报:参禅有什么方法吗?  本焕长老:禅宗强调一个“疑”字,就是起“疑情”。“疑”字从哪儿提起呢?从一个“不明白”上提起。当你在这个“不明白”上认真地疑起来,来回地参究,它就是止,就是观,它是直指心性的。所以,“疑情”起来之后,它是很有力量的,很有滋味的。它可以不疑而自疑,不参而自参。你越是参越想参,越参越高兴,直到疑成一团,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。  “人间佛教”提法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07493421060.html
  • 长年持诵《金刚经》心得

    对比,相信谁都会选择前者!   修禅定和诵经都会遇到这种事,有一位诵经之人,疑情一起,就找我给他不断解疑。我就跟他说:幸好你还相信我,不然你还会骂我是外道、魔了!   所以修了一段时间后,一定要反省...甘露味,心中光明轻安,得许多境界法喜!   记得有一句禅语: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”若非无常把你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,你怎能舍世间之乐?怎能入出世间之乐?   所以要放下一切疑情,要知佛法无为...

    济广

    |金刚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21125822054.html
  • 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

    参禅者指示教导很多,阐述也非常详尽,兹不多举了。  参话头的方法虽各有不同,总起来说,都是参一则无义味语,使人不就意识思维穿凿,但净净地参究,大发疑情,力求透脱。如咬铁丸相似,定要咬碎,嚼不碎,拼命嚼...、渴思饮、儿忆母,皆出于真心,非做作的心,故云切也。参禅无此切心,能透彻者,无有是处。  参禅须具三要:一有大信根,二有大愤志,三有大疑情。苟缺其一,如折足之鼎,终成废器。  佛云:成佛者,信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1039291.html
  • 元音老人:禅海微澜

    诚笃!这样精诚专一的用功,那得不开悟、证道!?吾等后辈小子对之能不惭惶愧汗而奋起精进乎?)   师于参话次,偶于梦中忆断桥伦室中所举:“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”话,疑情顿发,三昼夜目不交睫。(参禅贵起疑情,疑情一发,笼罩全身,凝作一团,好消息即将至矣。)一日适逢达摩祖师忌辰,随众往诣三塔讽经,偶抬头,睹壁间五祖演和尚(临济宗杨歧会一支白云端和尚嗣,圆悟勤和尚之师)遗像赞云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2940433.html
  • 禅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

    禅者,梵语禅那,此名静虑。而禅有大乘禅、小乘禅、有色禅、无色禅、声闻禅、外道禅等,宗门这一禅,谓之无上禅。如果有人在这堂中把疑情参透,把命根坐断,那就是即同如来,故这禅堂又名选佛场,亦名般若堂。这堂里...下承当,用不着许多言说。这里是说,打禅七是克期取证、修行成佛的方法。但是参禅不假言说,只要把疑情参透,就如同如来一样。”  虚云老和尚还对如何修行作了开示。他说:“修行如石中取火,要有方法,倘无方法,...

    觉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450535.html
  • 破山海明的出家修学生涯(1615—1629)

    法师。慧然法师以“因缘譬喻,种种开示”,但始终没有打破破山心中的疑情。破山狂心顿起,不能自止,既然慧然法师不能让他的狂心得到安歇,他便生起了远游江南参访明师的念头。在离开慧然法师前,破山呈上偈语,表明为...见性成佛”的顿悟法门后,破山“终日闷闷,疑著此事”。他在游方的过程中,翻阅“古人公案语录,一发如银山铁壁一般”,难以契机。古人疑情大发而住山修行的事例,令他神往不已。年仅二十三岁的破山也想效法前辈先贤,“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0352250.html
  • 楚山绍琦禅师“禅净合一”思想研究

    木偶人始得。”[1]绍琦禅师对此想不通,未领会其师之意,遂转身而出,并对玄极和尚所说之话产生了疑情,开始日参夜究,难见分晓,为此绍琦禅师十分痛苦。绍琦禅师反省,师父所言必有道理,只是自己没有领悟而已。...时时刻刻,心无间断地在内心生起“念佛的是谁”这个疑情,反复参究,长期践行,久而久之,总会有一天“蓦’’地一声突然契人心体,开悟解脱。  从宋代以来,有许多僧人弘传“禅净合一”的修行法门。如元代著名高僧中...

    竹 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0460528.html
  • 莲池大师的禅净思想

    rdquo;   (三)正面地解释参疑,提出参就是疑,疑就是参。呵斥那种“误念为参”的浅陋作法。他在“正讹集——疑情”中指出:  ...ldquo;因甚道无”之类,或连声急提,或拖声长念,唤作疑情。此讹也。疑是参究体察之意。……若直念,则无疑;无疑,则无悟矣。以直念为疑,可乎?”  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4965605.html